关注食品的保质期已成为我国消费者的一个习惯性行为,殊不知,葡萄酒的保质期其实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
葡萄酒“保质期”是国家早年《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类外包装的强制规定。考虑到我国消费者的购买习惯,葡萄酒的保质期一般被规定为10年(少数为15年)。不过根据新的国家标准,葡萄酒和酒精含量超过10%的酒精饮料可免除标示保质期。因此,目前市面上葡萄酒的中文背标可以同时看到标示保质期和不标示保质期这两种情况。
事实上,广泛定义的“10年”保质期并不能体现葡萄酒在食品安全角度上保存能力的上限。葡萄酒中的酒精和酸性物质可以抑制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在保存得当的情况下,出现变质的可能性非常小。如果是一瓶外国原装、没有中文背标的葡萄酒,其标示是没有保质期这一信息的。也就是说,葡萄酒背标上的“保质期”并没有多少参考意义。
“不能喝”的葡萄酒多数源于保存不当而造成的变质,如果葡萄酒变得酸苦有异味,就不能冒险饮用了;若葡萄酒还未变质,但骨架松散,香气无踪,口感与风味寡淡,从安全角度上讲仍可饮用,只是失去了品尝葡萄酒应有的愉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