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历史上,Sommelier的中文译名有:进爵仆、斟酒师、酒侍、侍酒师……今天小编和大家扒一扒Sommelier(侍酒师)的命名历史。
进爵仆
1829年一个傍晚,在广州东印度公司商馆的宴会上,有一位名叫阿鹏的年轻人,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文献记载的侍酒师。
美国商人亨特(William C.Hunter)的《广州番鬼录:1825-1844》有一篇《坎宁和开瓶塞的巴克斯》记载:“宴会的规模很大。公司的管事,一个名叫吉姆斯•坎宁的英国人,和一个大家称他为‘巴克斯’(Bucchus,古罗马传说中的酒神)的中国人,他唯一的任务就是‘把酒倒出来’。他们俩的服务工作做得那么仔细,得到大家普遍的称许。”
光绪年间出使英俄的兵部员外郎张德彝在日记稿本《四述奇》提到英国宴会上的“进爵仆”,或许是Sommelier(侍酒师)最早的中文译名。
“爵”在中国代表饮酒器具,起源于殷商时期用来盛酒的三足青铜器,“进爵仆”非常准确地反映了侍酒师的职责。张德彝在光绪四年(1878年)九月二十二日的日记中,还对“进爵仆”的职责作了非常具体的描述:“其人管理各种酒与酒器、瓷器。酒皆收存地窖,掌握钥匙,存用记账,或每日或每礼拜检点算结。”
在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18日《申报》第四版刊登的张裕广告中,侍酒师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
这幅广告是白描,画面中的侍酒师留着大背头、穿着燕尾服、扎着围裙,与如今的国际侍酒师协会(ASI)“世界最佳侍酒师大赛”选手们的着装风格大体上一致,特别是那种围裙的扎法。
只见他一手垫着口布托住瓶底,一手扶着瓶颈,身姿略微前倾,将酒标朝向那位戴着眼镜的宴会主人,请其过目。他的表情严肃而谦逊,并略带一丝微笑。从着装、仪态、动作等角度综合衡量,张裕老广告中的这位侍酒师,堪称相当专业。
斟酒师
位于北京崇文门西大街2号的马克西姆餐厅,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西餐厅,在中国餐饮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马克西姆餐厅在1983年开业时配备的“斟酒师”,其实就是Sommelier。1985年《国际经济合作》杂志第一期刊登报道《卡丹的事业》,对法国时装大师皮尔•卡丹开办的北京马克西姆餐厅描述:“这是卡丹与北京市饮食服务公司合营开办的专门制作法国正宗大菜的高级餐厅。1983年5月,北京曾派出一个十三人的实习团,包括厨师、服务员、斟酒师,到巴黎学习半年。”
酒侍
1999年《中国对外服务》杂志第五期刊登法国食品协会供稿的《优雅品酒10条》,又出现新译名“酒侍”。
文中第三条《参考酒侍的意见》写道:“决定好主菜,且副菜也点好之后,接着就该选瓶葡萄酒了。这时会有一位具有葡萄酒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酒侍过来,向饭局的主人展示酒单。若是您看不太懂酒单,尽可以告诉酒侍‘请帮我点最适合今天菜色的酒’,他们就会询问所点的餐点及您对葡萄酒的喜好,再提出关于葡萄酒的建议,从酒单里找几款酒以供选择,并建议点大瓶的或是小瓶的。”
侍酒师
2005年《葡萄酒鉴赏》杂志第一期刊登的报道《“全球第一CEO”与中国顶级红酒亲密接触》,又结合“斟酒师”和“酒侍”的译法,把Sommelier译为“侍酒师”。
这篇报道描述了通用电气CEO杰克•韦尔奇在2004年“中国企业领袖高峰论坛”欢迎晚宴品尝张裕葡萄酒的情形。
同时文中也提到了经常帮助韦尔奇选酒的奥古斯塔高尔夫俱乐部侍酒师卡朋特,文章描述:“杰克•韦尔奇早年在肯伍德乡村俱乐部当球童的时候,就喝过50美分一瓶的廉价葡萄酒。而当他成为美国富豪俱乐部——奥古斯塔国家高尔夫俱乐部的尊贵会员后,他喝的常常是俱乐部的酒窖侍酒师卡朋特帮他选购的世界顶级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