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闺蜜,本科毕业后进了银行工作,有天发信息给我:
“棉棉啊,帮我补习点葡萄酒知识吧,尤其是波尔多的,我领导喜欢红酒,每次在饭桌上说起来,我都接不上话。”
于是我哐哐哐猛讲一通,闺蜜听得云里雾里。我只好说:“波尔多基本就是这些了,你慢慢消化一下吧。”
以此来掩饰我差劲的教学。
后来教了闺蜜些年份的知识,她反而觉得容易记住又很实用。
这让我想到,年份在酒桌上,比起产区、品种什么的,不就是个可以万精油的话题么!
在聊葡萄酒的任何话题时,都可以恰到好处地插入几句自己对年份的见解,既不会在别人说完后只会傻傻地嗯嗯点头,又能表现自己对葡萄酒还是有点认识的,说得好还活跃酒桌气氛。这么机灵又好学的人,老板自然会比较关注。
所以本文,是一篇速成的葡萄酒桌装懂大法。
为什么买酒要看年份?
通常来说,葡萄酒标上标注的年份,表示酿酒的葡萄是哪年采摘的。
葡萄酒的本质是农产品,葡萄的种植说白了就是“与天斗,与地斗”的过程。在某个风调雨顺的年份,阳光、降雨、温度配合得特别好,葡萄长得好,酿出来的酒品质好,陈年能力强,有收藏价值,卖得也就更贵。
vivino报价:2009年拉菲和2008年拉菲,分别是1250€、995€
而且了解年份差异可以挑选到更适合自己口味的葡萄酒,比如温暖的年份里,葡萄酒更可能带有成熟的水果香气;比较冷的那一年,酸味、清新感会明显一些。
更不用说贵腐酒、冰酒这类完全靠天吃饭的葡萄酒。气候条件稍有不对,收获的葡萄都不够酿酒的。
“82年拉菲”这个梗是怎么来的?也是因为1982年是波尔多产区的MVP年份。那一年,葡萄的成熟度和健康程度几乎完美。后来在1995年时,著名酒评家罗伯特帕克给了82年拉菲满分评价,它就更有名了。
要注意的是,某个年份在这个产区好,在另一个产区可能就是坏年份,毕竟每个地方天气条件不同嘛。
想查哪个产区有什么好年份,网上搜索就可以,像Wine Enthusiate, Wine Spectator之类的专业网站都把年份好坏按国家、产区整理好了。
哪些酒不用看年份?
大批量生产的入门酒,价格在100左右,不需要去考虑年份好不好,只用看年份新不新(是否最近三四年生产的)。
这类酒大部分的适饮期也就三四年,白葡萄酒还要更短一些。平价易饮,没什么陈年价值,强调的是酒的果味。是收藏家看不上,老百姓平时买来喝一喝的定位。
所以生产商也会努力保证这些酒的质量统一。就像做宫保鸡丁一样,酸度不够加点醋、嫌不甜的话要撒点糖。生产商也会根据每年葡萄的状况,调整酿造细节,让每年的出品尽量一致。
另外新世界的酒,不像欧洲酒一样被法定产区的“紧箍咒”套住,他们从种植到酿造都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同年份的差异也就没那么大。
没有标注年份的酒是怎么回事?
有的起泡酒,包括香槟是没有年份的。香槟地区年与年之间天气变化大,年份香槟只在最好的年份才会酿造。通常见到的无年份香槟,就是用几年的基酒混合而成的,这样才能保证每年的品质不会忽高忽低。
另外还有无年份加强酒。波特酒和雪利酒也通常都是由多年份的酒混酿,单一年份的雪利酒更是非常少见。
年份不好,这酒不能买了吗?
就跟打斗地主一样,年份好的时候,如同摸了一把好牌,随便打打就赢了;但要是运气不好,某一年里霜冻、洪涝……自然灾害排着队来,好像拿到一手烂牌,想要打赢,非常有挑战性。
这时候,有的酒庄和酿酒师反而凭着过硬的实力,拿着差葡萄也酿出了不错的酒,逆风翻盘挑战成功。
而且现在因为技术进步,很多酒庄有能力把天气给葡萄带来的坏影响降到最低。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买年份好的酒比较保险。
万精油话题场景模拟
介绍完年份知识,我们来模拟操作一下:
要是当天的酒桌上有一瓶C位的贵价葡萄酒,你可以先偷偷用手机搜索下该产区的那个年份,大家尝了酒,轮流发表意见时,你可以说:“xxxx年对于xxx产区来说,是xx(好或者不好,气候条件)的一年,所以感觉葡萄酒风格比较xxx(你的品鉴感受)。”
如果酒桌上聊起酒的果香味,你可以说:“我最喜欢新西兰黑皮诺的樱桃和李子香气,而且新世界的酒好选多了,不用太怎么费神看年份。”
或者客户说起自己特别喜欢某个品牌或某个产区,你可以礼貌地接话:“我不是太了解xx产区,但听您说完真想买瓶来尝一尝,您比较推荐哪个年份的呢?”
……
接下来就请大家举一反三吧。
总之学点年份知识,在葡萄酒桌上,尤其是对着领导和客户,再也不做只会点头的憨憨。
#云梯计划#
完结撒花。
感谢您阅读今天的文章,
如有不当或错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要是觉得还不错,转发留言鼓励一下吧。
关于作者
棉棉的葡萄酒日记:WSET 3/奢侈品管理专业/常住法国/吃喝圈非著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