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前几年星巴克出粽子、哈根达斯出月饼,让我有种“洋品牌也过中国传统节日”的感觉。
那么这两年,一到端午,各式各样跟粽子有关的食品横空出世,我觉得自己似乎误入了一个粽子才是主角的平行宇宙。
面对传统节日,品牌创新力度越来越猛
原本我以为,粽子的创新就是在馅料上做文章,顶多像星巴克一样,把糯米换成钵仔糕类似物体。
但商家的创意才不仅仅于此呢。
创意粽子除了星冰粽,还有喜茶的奶茶波波粽:
85度C鸡蛋造型的麻吉蛋粽:
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粽子像草莓、抹茶一样,成了一种口味?于是就有了以下产品。
五芳斋和喜茶联名的“好大颗蛋黄肉粽包”,把咸蛋黄猪肉粽、鳕鱼肉松、车打芝士和黑松露酱包进三角粽造型的面包里。
同样是五芳斋和乐事联名的咸蛋黄肉粽味薯片。
吃完主食面包,再吃完零食薯片,还有五芳斋和钟薛高的联名粽子味冰淇淋。这一顿“粽粽大餐”真是应有尽有:
不“讨好”年轻人,还怎么做生意?
刚才列出的所有产品,是不是都看起来活泼又有创意?
明显是冲着消费能力强的年轻人群体去的。
首先,年轻一代将是消费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大部分90后进入事业的黄金期,消费潜力巨大;95后也逐渐步入职场,开始获得经济来源;第一批00后开始进入大学后,也掌握了一定经济支配权。
有数据表示,2016年到2021年,18-35岁之间的人群,贡献了69%消费增量。
其次,年轻人消费观的特征是看重颜值与舒适、爱尝鲜、对小众商品和新概念很好奇。也就是说,年轻人花钱不光是买商品,还代表了自己对世界的探索,以及自我表达的态度。
于是在这样的趋势下,生意要做好,商家就必须去研究年轻人的消费偏好,从产品设计、渠道、营销方式,都要精准到位。
比如这几年,非常火爆的故宫文创产品就是成功案例之一:故宫口红、“朕知道了”胶带……
顺应趋势的背后,是老品牌的中年危机
这两年有几个热词特别能引起大家共鸣:中年危机、焦虑……
眼看自己年岁增长,不再意气风发,生活里、职场里、人际关系里多了几分小心翼翼。面对分分钟就要比自己强的一波又一波年轻人,似乎自己这一辈子已经定型,心里慌张又焦虑。
人亦如此,商场如战场,食品老品牌们不是更心慌?
好比国民饮料娃哈哈,2016年的时候营收暴跌-6.5%,相比巅峰时候,下滑超过200亿。简直都要慌得睡不着了!
想必它们都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中年危机”。前有老字号狗不理经营不善退市的案例,后有来势汹汹的新品牌:根据淘宝发布的“双12”数据,2017年就有超过2000个新淘品牌诞生。更不用说计划2020年底门店数量达到800家、线上线下通吃的喜茶这种网红品牌。
怎么应对中年危机呢?只能不停地学习、创新、扬长避短、顺应时代趋势。
所以我们看到了B站的《后浪》刷屏,也看到了粽子老品牌五芳斋出的各种有趣的联名、魔性又有创意的广告。就连娃哈哈都出了AD钙奶味奶心月饼,还跨界玩眼影。
大家似乎都悄悄变得年轻有活力了。
应对中年危机,是真有活力,还是装嫩失败?
人的消费观是由价值观决定的,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决定了会愿意为什么商品付出溢价。虽然现在的价值观,尤其是年轻人的价值观多变而且各式各样。但总有一些不变的规律,对于食品来说,就是安全美味。
创新的产品,如果好吃,不仅巩固老顾客,发展了新顾客,还让品牌显得年轻化。
要是难吃,则自砸招牌,还有种中年人不端庄,强行扮嫩的油腻感。大家在平时应该也踩雷不少,这里就不点名了。
总的来说,产品品质才是王道,不要为了流量,而迷失自己的初心。
完结撒花。
感谢您阅读今天的文章,
如有不当或错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要是觉得还不错,转发评论鼓励一下吧。
关于作者
棉棉的葡萄酒日记:WSET 3/奢侈品管理专业/常住法国/吃喝圈非著名人士。
#云梯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