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说的软木塞,其实它来自于一种独特的被称为“Quercus”(栓皮栎)终年常绿橡木的树皮,这也许就是很多时候它被称作橡木塞的原因吧。但是,无论从结构、外观到性能和作用,它都有别于我们贮酒陈酿用的橡木桶橡木。
这种橡木树生长缓慢、不仅需要大量的阳光,还需要低降雨量和高湿度的完美结合,所以只有地中海西部某些地区,例如葡萄牙、西班牙才能满足它生长的条件。
说软木塞是树皮做的,你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中国有句话“人怕打脸,树怕剥皮”,树木就靠着树皮维持生命了,为了做瓶塞而剥了树皮,这不是典型的“竭泽而渔”吗?
其实不然,这种橡木有两层树皮,新的内层树皮不断生长并替换老树皮,就像蛇蜕一样,因此外层死掉的树皮就可以在不伤到树木的情况下被剥去。
但是只有树龄达到25年时才能对树进行第一次收获、9年后再次进行收获,因为这两次收获的橡木在大小和密度上都很不规则,因此不适合用作葡萄酒瓶塞,只有等到第三次收获(这时树龄已超过50年了)才能获得适合做葡萄酒瓶塞的材料。这样算来,一棵橡木一生中通常可有13~18次有用的收获。
接下来的木塞制作过程只能用“艰辛”来形容了:
长达6个月的风干;
1个多月的反复浸泡、摊晾(使其平整);
纯手工的打孔、修整;
多次的清洗、消毒;
严格的等级归类;
图案和字体的印制;
木塞的表面喷涂硅树脂、石蜡或树脂等等。
如此繁琐的工序就只为了得到一支小小的木塞,生产者们却乐此不疲,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橡木塞对葡萄酒的重要意义了。
不同种类的葡萄酒所需的酒塞也不尽相同,这其中差别最大的就要数香槟(起泡酒)塞了。软木塞最早是被“香槟之父”——唐・佩里侬(Dom Perignon)修士引入到香槟产区的,用以替代当时用的麻屑酒塞,以便使酒中的气泡保存更长的时间。
香槟酒瓶内的压力很大,相当于车胎内压力的3倍大(每平方英尺承受90磅的压力),这样大的压力自然对瓶塞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香槟酒的瓶塞形状有如蘑菇头,要比普通的葡萄酒塞粗壮得多,而且在酒塞的外面套上铁丝网扣,以使酒塞能够牢靠固定在瓶子里。
其实早在17世纪,酿酒师们想出了用绳索固定瓶塞的办法,开始效果很好,可没过多久,酒塞就被一个个顶了出来,后来一个偶然的发现才使人们恍然大悟,原来是老鼠咬断了固定酒塞的绳索,酒窖中的香槟便自己开瓶了。
所以到1900年,一位名叫雅克布松(Jacobsson)的酿酒师发明了用铁丝紧固香槟酒瓶塞的方法,从此老鼠再也无法胡作非为了。
新型酒塞的挑战
说了这么多,好像重点全在橡木塞上了,但你绝不要认为在葡萄酒界就是橡木塞在“一超独霸”,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型酒塞开始出现,对橡木塞的霸主地位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究其原因,还是橡木塞自身的局限性导致的。因为橡木塞在被塞入酒瓶之前要进行清洗和杀菌,如果杀菌不彻底,又或者是清洗液中含有氯化物,那就麻烦了。闻之如湿纸板味道的“木塞味”(Cork Taint)随时可能会光顾你价值连城的美酒。
随着各种材质新型酒塞的出现,橡木塞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但即便如此,短时间内其他材质的酒塞仍很难撼动橡木塞在葡萄酒界的霸主地位。因为橡木塞俨然已经成为了葡萄酒文化的一部分,在葡萄酒迷的眼中橡木塞之于葡萄酒就好像刀叉之于西餐一样,你可以用筷子夹着牛排吃,但请不要抱怨别人笑你。
对于葡萄酒迷来说,开启软木塞似乎已经上升到了一种神圣仪式的境界,那种开瓶前的兴奋与期待绝对是“吱吱”拧开旋转瓶盖无法替代的。“啵”的那一声带来的愉悦和欢畅也是任何其他替代品所不能赋予的,因为对一支葡萄酒的品味和欣赏正是从那“啵”的一声开始的。
作为葡萄酒的守护神,酒塞在极力延续酒的生命,保证它青春永驻;作为葡萄酒文化的象征,酒塞在默默传递着酒的信息,以使它流芳百世;作为一件工艺品,酒塞又包含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这就是酒塞,平凡而伟大!
文:王 超 李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