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中国古诗、散文的记载,我们知道,中国人喝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醉卧沙场的豪迈喝法,也有小杯慢啜的婉约喝法。而中国的酒桌文化则一脉相承,始于对礼仪的重视。
周朝吸取了商纣亡国的教训,饮酒的规矩就特别严格,总体可以概括为4个字:时、序、效、令。
时——在喜庆典礼的场合,方可饮酒助兴
序——注重敬酒饮酒顺序,要长幼有序
效——不可醉酒失态,适量而止
令——服从酒官(酒桌主持人)安排,喝酒要有章法
春秋战国以后,宴席酒饮的宗教意味就渐渐淡化了,喝酒这件事越来越有“烟火味”。酒成了迁客骚人不可或缺的灵感之源,也成了普通人家设宴助兴的必备饮料。但中国人喝酒依然特别注重礼仪。通过外国名人的记载,我们可以一睹中国人饮酒守礼的风度。
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
1890年,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在写给朋友的信件中提到:
“我邀请一个中国人到酒馆喝酒。中国人在喝酒之前,先把酒杯举向我和酒保以及仆人,说:请!这是中国的礼节。中国人不像我们一饮而尽,而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喝,每喝一口之后吃点小菜。喝完酒后为了向我表示感谢,赠送我几枚中国钱币,真是礼仪之邦。中国人穿得很简朴,但很顺眼,吃饭有胃口,有礼貌。”
利玛窦与明嘉靖帝
历史上著名的“中国通”,晚明来华传教士利玛窦,也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详述了当时宴饮的情况。他对中国的习俗十分了解,以下截取部分:
——“中国人的宴会十分频繁,而且很讲究礼仪。和希腊人的风尚一样,他们将宴会称为“酒会”,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酒是宴会上的主角,虽然他们的杯子并不比坚果壳更大,但他们斟酒很频繁,足以弥补容量的不大。”
——“虽然给大家斟酒的次数是一样的,但从不勉强哪个人喝过了量”
——“宴会上都是分餐,中国的酒杯非常小,他们喝得也很慢。从不像我们一样大口喝酒,而是一口一口啜饮,喝茶时也如此。”
纵览历史,会发现中国酒桌上酒的品类特别丰富,明代冯时化的《酒史》详细记载了当时各地的名酒:
西京金浆醪、杭城秋白露、凉州葡萄酒、金华府金华酒、广南香蛇酒、黄州茅柴酒、燕京内法酒、南蛮槟榔酒、剑南烧春酒、池州池阳酒、富平石冻酒、华氏荡口酒......
《酒史》凡七卷二册,介绍了神州大地上百款名酒,这些酒中,既有充分体现各地劳动人民智慧的特色酒品,如蛇酒、槟榔酒;也有中国人积极接纳国外文化并成功酿制的酒品,如葡萄酒,它们统统成为了古人的杯中之物,成为了让人难忘的宴席之乐。从酒桌上,就能看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包容兼蓄。
由此可见,中国的酒桌自古就崇尚礼节。讲礼貌、守规矩、追求健康,才是中国人的喝酒style。那中国人办宴席选什么酒更懂礼?其实葡萄酒正好适合。
葡萄酒度数低,容易把握住喝酒的度不易喝醉失礼;葡萄酒香气馥郁而细腻,适合小杯慢品,现场气氛更加和谐有礼;葡萄酒果味丰富容易入口,即使是长者、女士也能小酌一杯,更加体贴宴客。而且,葡萄酒颜色为宝石红,符合中国人的节庆审美,还能为酒席增添一抹喜庆的红色!
张裕解百纳,当红90年。从中国第一瓶干红到全球畅销30国,再到去年斩获全球葡萄酒盲品冠军,国货精品张裕解百纳,正是办宴席请亲朋的体面之选!办宴会喝红酒,就选张裕解百纳,喝当红之酒,日子红红火火!
人生36宴,宴宴有解。举杯张裕解百纳,我们既要收获宴席的快乐,也要喝出文明风尚,我们下一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