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喝酒只有一种方式:一杯干!啤酒一杯干、黄酒一杯干、茅台五粮液一杯干,什么轩尼诗、人头马还是一杯干。最后喝个葡萄酒吧,说可以好好品品,最后,连开一瓶82年拉菲也一杯干。曾经真实地知道一桌十五个人干了12支82年拉菲的土豪局。一杯干其实还不够,热衷于喝倒一个算一个的国人,还发明了双眼皮与单眼皮,双眼皮的意思是酒倒在杯中九成满,看起来象个双眼皮,而单眼皮则是酒将杯的容量完全倒满,不留一点空间,最后,在人们最热烈的叫好声中,往往酒桌上被视最为亲近的主人与主客,拿起酒杯,双方碰杯,再一饮而尽,在人们爆发的欢呼声与热烈的掌声中两人相拥,称兄道弟,酒局的气氛达到最高潮,这时候,谁都挡不住大家喝酒的热情了。
为了让每个人都有干的机会,河南的朋友发明了一种方法,就是在饭局上点一条鱼,当上鱼的时候,转动转盘,鱼头对着的朋友喝三杯,尾对着的朋友喝四杯,腹部对着的朋友喝五杯,背部对着的朋友就惨了,要喝六杯,这就是著名的“头三尾四腹五背六”。发明这种喝酒方法的人真的深谙中国酒桌之道,那就是,招呼朋友,喝到位才够意思,不喝到位,才显得招呼不周,没有颜面,第二天一定会说:昨天晚上没喝,真对不起。至于什么才是喝到位,那就不言而喻了。在酒桌上,喝倒一个算一个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一个晚餐,如果真的没有喝好,还是可以弥补的,可以去敞卡拉OK,卡拉OK喝酒,那真不算是喝酒,简直与喝水一样。人家喝酒叫品酒,在这里喝酒就是灌溉。如果你是一棵喜欢喝酒的树,经常到这种地方去,那一定会长得又粗又壮!你如果以为唱完K,就算是喝完酒,那你错了。这个时候你还没喝好,OK,哥们,吃个霄夜吧。
中国人喝酒往死里喝的习惯,真不知道是怎么来的。我能够找到最著名的酒局,便是“桃园三结义”,大家都非常熟知,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意气相投,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实实在在是为了一个“义”字。“讲义气”自此成为朋友间相处的最高原则。一个不讲义气的人,在社会一定是吃不开的,大家相识而不讲义气,最多算是“朋友”,而能“讲义气”,那就是兄弟了!
而“举酒结义”,能为对方喝醉,这是最直接能体现“讲义气”的方式,做兄弟,那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在古代,如果不是亲兄弟,在酒桌上结识的兄弟,一般都是“义兄”,或者“义弟”,义兄义弟,往往能在一起做大事,如上面讲的刘关张、隋唐演义中贾家楼著名的四十六兄弟。而在现实社会中,能常常聚在一起喝酒的人,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时候,是酒,将这些千丝万缕的关系联系起来,做兄弟如此廉价,难怪喝酒人士,络绎不绝,
而其实对这种喝酒方式,大部分人都是深恶痛绝的,因为这种喝酒方式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特别在官场、生意场,喝到连命都丢了的人并不少见。多少人的肝在酒精的摧残下变成了酒精肝,却还要长期负累,最后都是有了兄弟,没了健康,可是,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酒,能让人们的关系一下子从普通朋友变成“兄弟”!特别在中国这种人情社会。
酒既然在生活中那么重要,如果可以选择,还是喝点葡萄酒吧。“葡萄酒是一剂温和的良药”,我觉得一样能承载起中国人的这种特殊情感。葡萄酒健康的因素当然有许多,酒精度偏低、水果酿制、历史厚重、文化气息浓重,时尚、品味,也是高品质生活的象征。葡萄酒中,“干杯”的意思并不是喝干杯中的酒,而是大家相互碰杯,就象教堂敲钟一样,祛除恶魔。古希腊人认为,葡萄酒是五官的享受,眼观色、鼻闻香、舌尝味、嘴回味,而耳朵,正是要通过碰杯,听取悦耳的声音。葡萄酒还可以配菜,可以帮助消化食物。餐饮结合,菜也变得可口,酒也变得美味。更有一种专门的职业“侍酒师”专门会去研究餐酒搭配的酒学问,使得人们的用餐变得和谐与美味。
畅快喝酒确实是人生一大快事,但是,许多时候,畅快喝酒却是一种痛苦,许多人对外出就餐变得有畏惧感,因为害怕喝酒。其实,酒是最能让人轻松的东西,一杯酒下去,人与人之间的戒心便会有所放下,就餐的气氛会变得非常好,但是,以喝倒人为目的的喝酒,表面上是为义气,实际上却是为了利益。很多时候,餐桌上摆上一瓶葡萄酒,摆上一圈葡萄酒杯,整个用餐的气氛就会变得雅致许多,大家碰杯,浅尝一下,互祝健康,才显得更有意义。
花要半开,酒要微醺,葡萄酒的意义在于,很多时候,改变人们的饮酒陋习,有节制地饮酒,有情趣地饮酒,有故事地饮酒。因为有情怀,所以有要求,所以,不必去醉。葡萄酒同样能够承载起国人酒桌上的情感,让人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相知,从相知到信任。一味义气地喝酒,呈勇式的饮酒,这绝不是一种健康的饮酒态度。
春节期间,酒局很多,许多朋友会趁春节假期,同学相聚,战友相聚,家人团圆,不如适量喝点葡萄酒,让这个新春在葡萄酒的弥香中变得和谐而温馨。《弟子规》有言,“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有节制的饮酒,不光是健康,而且为孩子们也树立一个榜样,这何尝不是和诣社会的一种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