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清香第二”,如今“豫酒车尾”,沉寂宝丰能否再起?

作者:晓酌 更新时间:2022-09-07 21:15 阅读:653

当年“清香第二”,如今“豫酒车尾”,沉寂宝丰能否再起?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中国名酒”宝丰能否再现辉煌?


强大有强大的趋同,没落有没落的各表一枝。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强大或许殊途同归,但死法总是花样百出。


在已经推出的“失落的名酒”系列文章中,我们看到了全兴的掉队可能更多源于资本导入后的改制“长痛”,而董酒的没落则更倾向于自持“天生贵胄”身份,不因时而动、随时而移的故步自封。那么,今天要谈的“失落的名酒”主角,则是当年“清香世界第二”,独据“豫酒第一”宝座多年,拥有“中国名酒”称号,享有“国色清香”美誉的河南宝丰酒。


当年“清香第二”,如今“豫酒车尾”,沉寂宝丰能否再起?


宝丰身上,既有与全兴相似的与资本握手带来的改制症结;也有与董酒“八风吹不动”截然“弃清就浓”引发的折腾。其结果就是,今天的宝丰,不仅错过了“黄金十年”的全民起飞,更与充分竞技、强者更强的“纯金五年”失之交臂。


未来,冠盖“中国名酒”的宝丰,又该怎样走?是一如既往的躺平?还是痛定思痛后的再出发?


当年“清香第二”,如今“豫酒车尾”,沉寂宝丰能否再起?


盛极一时,被“茅五剑”学习,与汾酒肩并肩宝丰骨子里,一直有创变的基因。


上世纪80年代,在那个清香依然雄霸天下的时代里,作为“中原清香”代表者的宝丰,便有了“离经叛道”的尝试,在高度酒占据主流的市场上,毅然花费颇多精力,投入资金、人力研发低度酒!


具体来说,就是在传统的“清蒸二次清”的工艺上,对制曲方式进行调整,以“混合制曲”方式,采用缸发酵,使得酒体清新纯正,酒感淡而不寡,尾子清爽。付出总有回报,38°的宝丰低度清香应运而生,一时享誉全国,甚至引得“茅五剑”都来酒厂学习,风头一时无两。


其实在此之前,同为豫酒金花之一的张弓已经在这个领域,走出了一段距离。但技术不等于营销,在市场层面张弓并未将“低度酒”这张牌打好,仅只在周口市场围铸铁桶,却在郑州等外阜市场昙花一现。而后发先至的宝丰,却紧紧抓住了这张好牌,配合市场布局,从平顶山到郑州,再从郑州辐射周边;同时,宝丰的“低度酒”还很好地把握住了国际消费趋势,在国际主流市场更偏向低度化的需求下,宝丰一方面深耕本地市场,一方面出口海外。那时的宝丰,在国内白酒行业出口量排行榜中,连续4年稳居第一。与此同时,在1989年,宝丰凭借优异的酒体品质,赶上了“中国名酒”评选的末班车,成为17支“中国名酒”中的一员,更是为宝丰的品牌加注了强大底色。


当年“清香第二”,如今“豫酒车尾”,沉寂宝丰能否再起?


市场鼎盛,名酒加持。当时的宝丰,可谓春风得意。1990年时,宝丰酒厂就已经是国有大型企业,纳税额一度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3。这种得意,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期,都知道,当时的中国白酒市场,清香制霸天下。第一宝座当属“清香鼻祖”汾酒,而第二宝座则是唯一能与汾酒在中原市场抗衡的宝丰。


当年“清香第二”,如今“豫酒车尾”,沉寂宝丰能否再起?


内困外忧之下,未能握好资本“双刃剑”


时代淘汰谁,连招呼都不会打!白酒赛道上没有常胜将军,当传奇卸下光环,就是平凡。


当年“清香第二”,如今“豫酒车尾”,沉寂宝丰能否再起?


为了更快做大做强,在1977年,宝丰酒厂上马了一期扩建增产项目,期望能让中国大江南北都能喝上宝丰酒。随后,又在1993年上马了“二期扩建工程”,但不久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让宝丰损失惨重,资金链一度捉襟见肘。直至1997年9月国营宝丰酒厂改制成立宝酒集团,依然未能走出困境,到2002年公司已资不抵债。


2002年10月,在当时资本风云人物张海的推动下,健力宝集团和宝丰县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了“宝丰酒业有限公司”,其中健力宝集团占总股本的85%。新公司以每年260万元的费用,租赁宝酒集团的厂房设备和场地进行生产经营,并无偿使用宝酒集团的商标等无形资产。同时于2003年7月以资不抵债为由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


当年“清香第二”,如今“豫酒车尾”,沉寂宝丰能否再起?


促成宝丰与健力宝合作的资本风云人物 张海


与健力宝的合作,初心很好,有资本介入能够让宝丰快速摆脱债务危机。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没有做酒经验的健力宝,为了更快地实现投资回笼,在浓香渐起的当时有些心花怒放,居然主导宝丰丢掉长期打造的“清香阵地”,去跟风作浓香。


这在当时并不鲜见,但是,回溯历史会发现,几乎没有一家因此成功的。一直以来,以清香为根脉的宝丰酒业“抛清转浓”之后,不仅没能跟上浓香起势的浪潮,反而否定了自己一直坚守的清香优势,一度沦为业界“东施效颦”的笑话。


而在销售过程中,要求经销商在销售清香宝丰之时,必须销售浓香产品,使得许多经销商选择离去,而消费市场更是因为香型口感的变化,使得“宝丰酒质不稳”的舆论逐渐蔓延,以至于对产品失去购买欲望。


健力宝“外行人凑热闹”的行为导致宝丰的清香招牌在一片唏嘘声中唱衰。三年后(2005年)因张海的被捕,陷入困境的健力宝集团急于从宝丰酒业抽身。几经周折,最终在2006年由宝丰县洁石集团接手健力宝集团所持85%宝丰酒业股权,并延续之前与宝酒集团的合作模式。到2013年,洁石集团对老宝丰酒剩余资产进行收购,至此宝丰酒艰难漫长的改制路宣告结束。


但,就是从2002年牵手健力宝到2013年洁石控股,长达十余年的折腾中,宝丰完美地错过了中国白酒最美好的“黄金十年”发展期,以至于为今天的失落埋下了深重的伏笔。众所周知,2002-2012年是中国白酒的“黄金十年”,十年期间白酒行业上演了一场场令人叹为观止的大戏。有数据显示,这十年里白酒营收从2003年的545.32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4466.25亿元,足足增长8.19倍;白酒净利润总额也从37.89亿元上升到818.66亿元,增幅达到21.6倍。


站在白酒行业蓬勃发展的风口处,诸多的白酒品牌赚得盆满钵满。反观那时的宝丰在干什么呢?


当年“清香第二”,如今“豫酒车尾”,沉寂宝丰能否再起?


错过“黄金十年”,又遭遇“四年调整”


当洁石接盘宝丰之时,白酒“黄金十年”的盛况已戛然而止,本以为新东家能够带领宝丰快速推倒重来,却不想又迎来了因限“三公消费”而引发的“四年调整”期。


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白酒的至暗时刻,众多一线品牌收缩阵地,调整营销策略,开始将占据销售业绩极大比例的公务消费向商务消费、大众消费转移。概况很简单,过程很复杂。这个周期里,连茅五等领袖品牌,都价格腰斩,更何况刚刚病愈,正在休养中的宝丰呢。


当年“清香第二”,如今“豫酒车尾”,沉寂宝丰能否再起?


尽管,洁石入主宝丰后,开始重塑宝丰清香定位,提出“一清双品”战略(“一清”即坚持清香战略不动摇,打造百年清香品牌;“双品”即“品质”与“品牌”双核驱动),同时,重启“国色清香”大单品战略;在内部管理方面,全面梳理组织、管理、营销等体系;在市场层面,提出扎根平顶山、许昌根据地市场深挖深铸,聚焦郑州、开封等战略市场并逐步辐射周边区域的推进策略……但在行业格局大势低迷的阻碍下,宝丰依然举步维艰,难以取得卓有成效的结果。


当年“清香第二”,如今“豫酒车尾”,沉寂宝丰能否再起?


负重前行的宝丰,能否重振旗鼓?


“四年调整期”的结束,大多数企业都松了一口气。但面前摆着诸多问题的宝丰却并未感到轻松:市场下滑,经营陷入瓶颈,大单品“国色清香”系列产品也并没构建起深厚的市场消费氛围。


但面对现实,宝丰似乎并未泄气。在当年少东家,现在宝丰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若飞眼中,尽管困难重重,但依然要负重前行。


继续强化“国色清香”大单品策略,是王若飞为宝丰复兴定下的核心策略。从2019年开始,宝丰酒业在“国色清香”原有品系的基础上,推出国色清香·师作,冲击次高端市场。2020年,宝丰酒业针对定位中高端的“国色清香陈坛系列”进行全新优化升级。2021年,第四代宝丰清香·陈酿焕新升级,从包装设计到酒体品质全面提升,强势赋能行业变革和市场需求。


当年“清香第二”,如今“豫酒车尾”,沉寂宝丰能否再起?


其次,在市场布局方面,不再高举高打、遍地开花,而是锁定平顶山基地市场和郑州战略市场继续深挖强铸,同时,展开对省外市场的点状布局。这一策略,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据了解,宝丰酒业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120%,完成了大本营河南市场全渠道布局。2022年上半年,宝丰省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50%,其中在平顶山基地市场和郑州战略市场取得了销售收入均翻番的成绩。而省外市场,宝丰也陆续打开突破口。在上海、深圳,先后完成与十亿级规模大商的战略合作;在长沙、武汉、成都等市场也与多家亿级规模大商签约,并进入铺市运营阶段。而环河南市场的山东、河北等地,也有不少经销商陆续与宝丰签订合作协议,市场铺货、动销效果明显。据宝丰方面公布,截至2022年5月底,其经销商数量相比2018年底增长了4倍。


尽管,在宝丰近年来的业绩报表中,从未明确透露过销售业绩、利润等方面的确切数据。但,我们依然相信宝丰已逐步恢复并持续向好。如今,既有河南政府“豫酒振兴”的政策支持,又有“大清香”复苏的行业背景板,更有“老名酒”复兴掀起的浪潮带动,以及自身比较明确的战略规划。或许,宝丰提出的在“十四五”末,营收突破30亿元目标,能够实现吧。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中国名酒”宝丰能否再现辉煌,走向复兴,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由【晓酌】原创,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改编,否则依法追责;文章部分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更正、删除。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