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为什么这么多口味?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把葡萄酒和人比较一下。葡萄酒有葡萄的味道,就像不同种族有不同的基因。来自不同的成长环境,有的葡萄酒激情澎湃,有的冷酷含蓄,就像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葡萄酒采用不同的工艺酿造,也可以有上千张脸,可以年轻,可以精力充沛,可以醇厚,可以深沉。可以说一瓶葡萄酒从葡萄品种、种植环境、酿酒工艺上赋予各种风味。
葡萄酒特有的迷人味道
清新——这里其实要说的是酸度,所以当你看到酒评家写这酒的清新度高(veryfresh),那么指的是酒很酸,而非酒的温度低。
新桶味——这里是新的橡木桶的简略说法。许多酒会进橡木桶发酵、陈酿、贮藏,一个新的橡木桶很容易将其身的味道浸到酒里,许多国际酒评家特别喜欢这种味道,搞得好长一段时间酒喝起来像橡木桶汁。新橡木桶的成本高,为了讨好评论和市场又不花大钱,有些人干脆把木片丢到酒汁里,所以说一款便宜的酒里若喝到许多橡木桶香的话,九成九都是用木屑泡出来的。
花香(floral)——花香是一种泛词,不同的品种葡萄有各自的香味,当我们说白花香的时候,泛指一些色浅的白色花瓣族群。也因此,当专家们想卖弄时会将白花族中的花一一数出来,如忍冬、洋香槐、椴树花、橘子花、山楂花等等,事实上,可能闻到的只是其中的一两个,说穿了这只是一种技巧。红酒中常会比拟的有紫罗兰、野玫瑰、牡丹等等。
果味(Fruity)——白葡萄酒中常见引用的有柑橘、葡萄柚(尤其是皮的部份)、百香果、凤梨、芒果、柠檬甚至荔枝等等,这些水果我们都熟悉。但红酒中的几个水果倒是比较洋气,在国际酒评人的笔下常会出现的有覆盆子、《葡萄酒商务》全年订价800元黑醋栗、黑茶蔗子、树梅、黑莓、黑樱桃等等,但到底有多少人知道这些洋水果?所以在国内,把水果略分为二——红色和黑色系列的做法用得比较多。
香草香料——这些迷人的味道也是专家们喜欢额外添加的词,迷迭香、鼠尾草、百里香、肉桂、香草、茴香、孜然、丁香和黑白胡椒。
再下来是一些业界人士惯用的几个抽象形容词。
矿物味——Mineral这个字乃以实来形容虚。酒里当然不会真有什么石头,而是葡萄从土壤里所撷取进而演绎出的矿物质感,说白点,就是酒喝起来比较清瘦,内敛的那种。真会有的石头味可能只有打火石味(像枪走火的那股味儿)。有时候有些白酒倒会有煤油灯里的那股油味,也有人形容成石油味,更甚者也有人会把拿来铺马路的沥青来形容葡萄酒。不过看到这些字眼,相信胃口也给倒尽了。
地话——这个法文字Terroir含意既广又复杂,如果拿来形容酒时则晋升为“能表现所在地风格”。一语道尽了该说却又无法详细描出轮廓的东西。酿酒师们也很喜欢用这字来解释,尤其是当你问到这和那有何不同,他又给不出清楚的解释时。
葡萄酒毕竟是喝的东西,用词要有点分寸。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些喝酒的人的文章,看到有人用猫尿形容白苏维浓。虽然味道很接近,但是太现实了,话太俗了。“黑醋栗芽”是国际上使用的替代词。当然若是不知道这种植物为什么,就说是“特殊植物味”吧。